凡高系列(49):凡高一生最重要的48幅画
凡高一生,很短,37年;凡高创作时间,很短,10年;凡高创作高峰,更短,2年。但是,凡高的作品很多,一生创作,2000多幅;2年创作,400多幅;最后2个月创作,80幅。如果说凡高的奇迹,是天才加上精神病;那么,凡高至高无上的价值,是他无与伦比的艺术和为艺术而献身的一生。真正的伟大的艺术,都是作品加上他全部的生命。正一艺术精选凡高一生中最重要的48幅作品,奉献给热爱凡高的朋友们!正一艺术于2018年10月21日。
1、波拉德柳树 1882年7月 海牙 水彩 38x55.8cm 阿姆斯特丹凡高博物馆藏
5
2012年1月,阿姆斯特丹凡高博物馆以190万美元的价格从伦敦的一家拍卖行收购了这幅画。凡高在给弟弟提奥的信中提及这幅画,并认为这棵柳树是他整个夏天画过的水彩画中最棒的一幅。在这之前,1882年2月,凡高结识了妓女西恩并跟她同居,遭到所有人的反对,因为此事凡高与莫夫也绝交了,尽管他很喜欢这位老师。于是,在1882年夏天,凡高看到一棵已经腐朽而倾斜的柳树时,内心最隐秘的地方被触动了,那种“孤独感与忧郁感”让他意识到必须将这一幕画下来。
2、食土豆者
1885年4月 纽南 布面油画 71.5x114.5cm 阿姆斯特丹国立凡高博物馆藏 38
这幅画是凡高在纽南时期的最佳杰作。同样构图的习作有两幅,素描与速写各一幅,但仍属这幅最完美。为了完成这幅作品,他曾作了许多农夫、农妇的肖像,对室内及手的素描,以及瓶子与水壶的静物画等等,这些均是对此画的习作。此画充满了对其社会性与宗教性的情感,画面虽显得粗野,但结构却十分紧密;以围聚的人物为中心,对形体加以把握;以德拉克洛瓦的色彩理论,构成了种种暗灰色,以这些完成了这幅佳作。围着餐桌而坐的四个农人,都曾作过个别习作。那询问似的炯炯眼神,右端的农妇下垂的厚重眼睑,布满皱纹、凹凸不平的脸和手,充分地表现出大地上勤奋的劳动者的“力量”。他在404信上表示,希望这幅画能强调出“伸在碟子上的那只手,曾挖掘过泥土。”同时窗外的景色,也令人深切地感受到煮土豆的香味。
3、圣经
1885年4月 纽南 布面油画 60x78cm 阿姆斯特丹凡高博物馆 39
4、
画架前带深色毛毡帽的自画像 1886年春 巴黎 布面油画 46.5x38.5cm 阿姆斯特丹凡高博物馆 68
5、塞加托里坐在铃鼓咖啡馆
1887年2-3月 巴黎 布面油画 55.5x46.5cm 阿姆斯特丹凡高博物馆 92
6、麦田上的云雀
1887年夏 巴黎 布面油画 34x65.5cm 阿姆斯特丹凡高博物馆 131
7、两朵剪下的向日葵 凡高 1887年8-9月 巴黎 三合板布面油画 21x27cm 阿姆斯特丹国立凡高博物馆 137
8、唐基老爹
1887年冬 巴黎 布面油画 65x51cm 私人收藏 145
9、画架前的自画像
1888年初 巴黎 布面油画 65.5x50.5cm 阿姆斯特丹凡高博物馆 150
10、阿尔的朗卢桥和洗衣妇 1888年3月 阿尔 布面油画 54x65cm 阿姆斯特丹国立凡高博物馆 151
凡高创作进入阿尔时期(1888年2月21日—1889年5月3日)。1888年2月21日,
凡高离开巴黎到达法国南部的阿尔,
住在卡列尔饭店。这一张是他到达后的3月间所画。天空是蓝色的,河水也是蓝色的,金色的吊桥,横跨在河的两岸,吊桥在河水里映出倒影,倒影是蓝色的。一群洗衣女子如同火烈鸟,搅乱了河水的平静,她们在碧蓝的河水里浣洗五颜六色的衣衫,她们边洗衣服边唱歌,她们把水手的心也搅乱了。她们向船上的水手泼水,水手向她们吹着粗鲁的口哨,用粗鲁的话语撩拨她们。一辆双轮马车从吊桥上路过,马车停在吊桥上,是谁探出头来张望,又是谁把这个画面凝固在画布上,让这群洗衣女子在画布上鲜活了数百年。
11、朗卢桥与打伞女士
1888年春 阿尔 布面油画 49.5x64cm 科隆沃尔拉夫-理查兹博物馆 154
这是又一幅描绘朗卢桥的杰作。朗卢桥是位于阿尔小镇以南3公里处的一座吊桥,凡高初到阿尔时,
皑皑白雪正覆盖着普罗旺斯, 冬去春来, 阿尔变得天朗气清。树下片片未消的残雪宛如早春花丛中的白色彩带, 凡高认为, 他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天堂,5月,
他创作了这幅朗卢桥。作品的色彩明亮、透明,画面呈现一片宁静,宽阔的天空和水面上几个稀疏的物体,在他的安排下成为色彩的实验,这是他来巴黎以后才有的风格。在阿尔,
凡高开始用芦杆笔写生, 然后据此创作油画。他描绘朗卢桥的作品有五幅(包括素描、油画和水彩画)。朗卢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破坏,1960年重新整修复原。
12、盛开的桃树(纪念莫夫)
1888年3月 阿尔 布面油画 46.0 x 49.5 cm 巴黎罗丹美术馆 160
在给提奥的信中, 凡·高写道:“我把画架摆在果树园里, 在室外光下画了一幅油画——淡紫色的耕地, 一道芦苇篱笆,
两株玫瑰红色的桃树, 衬着一片明快的蓝色与白色的天空。这大概是我所画的最好的一幅风景画。我刚把画带回来,
就接到姐姐寄来的追悼莫夫的通知。一种什么东西(我不知道是什么)把我抓住了, 堵住了我的喉咙, 我在我画上写上:纪念莫夫,
文森特与提奥。”作品深切地表达了凡高对他的绘画老师莫夫的崇敬和哀悼之情。
13、教堂外的田野 1888年5月 阿尔 布面油画 54x65cm
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 169
我不知道,除了凡高,谁还能,把麦田描绘的如此绚丽多姿和惊心动魄。麦田之爱是自然与生命之爱的象征,这样一种爱在凡高身上持续终生。尼德兰黑土上的麦田,童年故乡津德尔特金光灿灿的麦田,伦敦郊外、巴黎蒙马特尔高地附近、法国南方阿尔骄阳下的麦田、以及奥维尔在旋转在燃烧的麦田,我们看到了凡高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和壮烈。凡高说过:“眼前,这痛苦有时如此弥漫,布满整个地平线,以至酿成绝望的大洪水。我们最好去看麦田,即便是画中的麦田也行”。这幅画原称为前景有鸢尾花的阿尔风景,十年前正一艺术就改之为教堂外的田野。
14、收获景象 1888年6月 阿尔 布面油画 73x92cm 阿姆斯特丹国立凡高博物馆
183
画完《教堂外的田野》之后,
凡高又将阿尔近郊的田园风光和收割情景搬上画布。这幅作品再次显示了色彩的和谐——前景呈赭石和橘黄色, 中景穿插着几簇绿色矮树丛和一片金黄色的田野,
远处露出青山蓝天。黄色田野中, 蓝色的手推车和红色的铧犁格外醍目。凡·高为创作这幅油画, 共画了四张习作, 它们的构图大致相似,
手推车始终位于画面中央。为了使作品产生纵深感, 给人以从高视点远望景色的印象, 凡·高让天空只占画幅的六分之一。蓝色手推车构成画面的焦点,
位于画面正中央。
15、十
五朵向日葵
1888年8月 阿尔 布面油画 92.1x73cm 英国伦敦国家画廊 200
这是凡高在阿尔所创作的第四个向日葵作品,也是该系列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画中15朵向日葵从一只简单的陶罐里冒出来,背景是耀眼的黄色。花儿有的新鲜挺拔,环绕着火焰般摇曳着的花瓣,有的则快要结子,已经开始凋萎。这些简单地插在花瓶里的向日葵,呈现出令人心弦震荡的灿烂辉煌。这幅画是英国伦敦国家画廊1924年直接从梵高家人手中购得。创作这幅画时,梵高用他典型的详尽和精确的描述习惯,描述了他在阿尔创作向日葵的过程:“我画了三次,第一次,三朵大向日葵在一只绿花瓶里,明亮的背景;第二次,三朵,一朵枯萎并掉了叶子,另一朵是蓓蕾,背景是品蓝;最后一幅是明亮的,我希望,开始创作第四幅。这第四幅有14朵花,黄色背景。”还有,这第四幅是唯一一幅将Vincent(文森特)的签名放在花瓶的上半部。
16、邮递员约瑟夫·鲁林
1888年8月 阿尔 布面油画 65.3x81.2cm 波士顿美术博物馆 207
1888年8月,凡高认识了邮递员约瑟夫·鲁林(Joseph Roulin)。与农民佩兴斯·埃斯卡利耶对比之下,邮差约瑟夫·鲁林则是官僚权威的代表。凡·高曾描述过鲁林的习惯和性格——他好喝酒,喜欢摆父亲的架子,有苏格拉底式的小聪明,爱慷慨激昂地发表政治见解,所有这些都暗示他是个精力充沛、性欲旺盛的男性。天蓝色的背景使画面显得很明艳,这明艳的背景衬托出颜色较深的人物轮廓,使制服上金黄色的装饰和鲁林微仰长满胡须的脸格外醒目。画的下半部分是这位辩论起来劲头十足的邮差的身体。孔雀蓝的光亮部分使人物的胸部显得饱满和宽阔。那双手从袖筒中伸出来似乎在摆动。
17、第三张朱阿夫兵米里耶的肖像
1888年9月 阿尔 布面油画 60x49cm 欧特娄国立克罗-米勒博物馆 218
凡高有位朋友是朱阿夫兵营中的军官——米里耶中尉, 他想用米里耶作模特,
来完成“大情人画像”。米里耶是参加过东南亚北部泫战役的老兵, 在凡高给他画的这幅半身像上, 他身着军装、头戴军帽,
胸前挂着奖章。这幅肖像意味着“军人的英武”或“军人的潇酒”, 这也正是博德莱尔所推崇的现代生活题材。
18、文森特在阿尔的房子
(黄房子) 1888年9月 阿尔 布面油画 72x91.5cm 阿姆斯特丹国立凡高博物馆 220
1888年5月凡高在阿尔租了一间旅馆居住,因为它的外壁涂成了黄色,故被称为"黄屋"。画面上建筑物的右侧即是凡高的住所(正面的窗户涂成绿色和黄色的部分)。凡·高很早就向往"艺术家的乐园",因此希望这个家能成为南法的"未来画室",并且希望能够尽快地接他的穷朋友高更来一起共同生活(高更于10月23日到达阿尔)。在这一张画上,由广阔前景的土黄色地面,即向两旁延伸的马路,到小建筑物正面的硫磺色与一大片天空的绿色,这些颜色之间相互呼应,构成了色调的转移。凡·高打算把阿尔的黄房子变成画家之家,
这是他最具乌托邦特色的方案。他详细地描述了他的"画家之家"。在给提奥的信中他写道:"我想把它搞成一个真正的'画家之家', 它并不华贵, 正相反,
其中没有一样华贵之物。""房子给我带来了安逸感, 从现在起, 我感到我正在为未来工作。"
19、阿尔夜间咖啡馆室内
1888年9月 阿尔 布面油画 70x89cm 耶鲁大学艺术画廊 222
凡高当年在阿尔描绘的这家咖啡馆如今依然矗立在拉马丁广场。凡高抵达阿尔后, 一直住在这里, 后来怀着建造艺术家聚居地的希望,
搬入黄屋, 与高更共同生活了两个月。凡高阿尔时期的作品, 总令人充满阳光的明亮的风景画, 其实他受夜景刺激而绘画作亦为数不少。这幅作品色彩耀眼,
凡高有意使用这种色调来表现令人忐忑不安的场景。为了强调房间的纵深感, 他选择了高视点, 透视线非常精确。黄、绿色点染的晕圈渲染了煤气灯放射的刺眼光线,
其强度感到难受。本幅画采用高视点, 并以台球桌为中心展开放射状的景物安排。画中运用透视法的原则, 黄红绿三色互补,
同时使整个画面产生压迫感。冷清的咖啡馆中, 人物散坐在屋内两侧, 寥寥可数, 越发呈现出咖啡馆内空荡荡的气氛。老板站在偏离中央的地方, 孑然一身,
在这间大屋子里, 看上去格外渺小。这个不祥之地弥漫着凄凉和孤寂的气氛。
20、阿尔夜间咖啡馆室外
1888年9月 阿尔 布面油画 81x65cm 欧特娄国立克罗-米勒博物馆 223
这家名叫兰卡散尔的咖啡馆, 由于通宵营业, 因而被称之为“夜间的咖啡馆”。凡高曾用两个通宵画了一幅咖啡馆室内的作品,
这幅《夜间咖啡馆室外》是同期的作品。他时常觉得夜间比白天更充满了生气蓬勃的色彩,
所以几度跑到户外描画星星。星光是这幅作品的背景,这幅作品被称为凡高星光三部曲的第一部。画中, 在煤气灯照耀下的橘黄色的天蓬,
与深蓝色的星空形成同形逆向的对比,
好像在暗示着希望与悔恨、幻想与豪放的复杂心态。凡高已慢慢地在画面上显露出他那种繁杂而不安、彷徨而紧张的精神状况。在凡高完成此画的100多年后,
这家咖啡馆一直是阿尔人饮酒的地方, 现在被称做凡高的咖啡馆, 仍旧保留着那黄色的雨蓬和所有的东西。
21、罗纳河上星光灿烂的夜空
1888年9月 阿尔 布面油画 72.5x82cm 巴黎奥赛美术馆 224
这是凡高再度尝试夜景的不朽之作。凡高信中说道:“当我望着天上的星星时, 常常产生好像地图上代表城镇的黑点的幻觉。我问自己,
为什么天空中闪亮的点, 不像法国地图上的黑点那样容易接近呢?我们可以搭火车到塔拉斯康或者卢昂, 我们却不能到星星上去。……所以我想,
霍乱、肾结石、肺结核、癌症可能是去天国的旅行工具, 一如船、汽车和火车是地上的旅行工具一样。寿终正寝者,
就是慢慢步行到天国去的。”这幅画天空的星光与岸边灯光的倒影, 互相响应。这种光线的处理方式, 反应了凡·高独特的视觉美学。而画中使用分色性的笔触,
可以上溯到“塞纳河及大杰特桥”的作法。
22、有垂柳的公园是诗人的花园 1888年9月 阿尔 布面油画 73x92cm 芝加哥艺术协会 225
在阿尔勒的梵高住所的周围,有三个公园,梵高为此画了一些草图和油画作品,梵高分别从不同的视角画出了公园的一角。这幅画绘于1888年,色彩极其艳丽而清新,使人观之眼前一亮、心旷神怡,绘制的应该是春季的景象,是梵高为数不多此类作品中的典范。
23、
凡高母亲的肖像 凡高 法国 1888年10月 布面油画 40.5x32.5cm 美国加州巴萨迪那诺顿西蒙博物馆 232
24、戴红帽子的高更
1888年10月 阿尔 布面油画 37x33cm 阿姆斯特丹国立凡高博物馆 234
25、阿尔的红葡萄园
1888年11月 阿尔 布面油画 93x75cm 莫斯科普希金博物馆
238
这幅画是凡高生前唯一卖出的作品。买这幅画的人名叫安娜·博赫,一位比利时艺术家兼收藏家,在1890年初她曾支付400比利时法郎买下这幅作品。这是一幅很漂亮的风景画,普照的阳光、火一般的光线的扩散、血红色的葡萄园、热情和精张的色调的炽热。凡·高希望在他的作品中为我们画出酒的酵素和醉意、令人发狂的热气腾腾。他的色彩中的喧闹性暗示了无节制的狂欢,
葡萄园被看作是异常的促进者和主要的源泉。本幅画呈现凡·高惯用的深远空间感。他用红色来描绘葡萄树, 极具表现性。凡高还将画中的阿尔农妇,
画成布列塔尼地方的装扮。
26、阿尔的女人 凡高 荷兰 1888年11月 布面油画
92.5x73.5cm 巴黎奥赛博物馆藏 240
这幅作品是凡高描绘的具有阿尔当地特征的妇人肖像。1888年2月,梵高在朋友推荐下来到法国南部小城--阿尔,并很快爱上了这儿。阿尔的女子以具有“地中海地区特有的美”而著称,凡高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寻找具有此种特征的模特。他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阿尔人,名叫玛丽·吉努,她跟丈夫一起经营一家档次不高的车站咖啡馆,梵高和高更都经常去,并以她为模特。凡高把这个咖啡馆画进了《阿尔夜间的露天咖啡馆》那幅作品里。在吉努太太的这幅肖像里,梵高用很多脸部轮廓线来表现吉努太太陷入沉思,手套和阳伞为女主人公的普罗旺斯装束增添了新潮气息。
27、摇篮曲
凡高 荷兰 1888年12月 布面油画 92.7x73.7cm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251
28、
割掉耳朵后的自画像 凡高 1889年1月 阿尔 布面油画 60x49cm 伦敦可陶德学院画廊 253
29、鸢尾花
1889年5月 圣雷米 布面油画 71x93cm 美国加州保罗盖兹美术馆 257
凡高创作进入圣雷米时期(1889年5月3日-1890年5月16日)。1889年5月,梵高自愿来到离阿尔25公里的圣雷米,在圣保罗精神病院治疗。这时的梵高已陷入对精神病的恐惧和对前途的迷茫中。他每隔几个月发一次病,但事后却非常清醒,并且经常到户外作画。令人惊叹的是,梵高在这样的情形下并没有颓废,而是画出了一幅幅更加成熟,更加大胆,更加令人震撼的作品。这一时期的作品,许多都表现出强烈的情绪和“视觉冲击”,旋转的线条,粗犷有力,让人感到画家复杂强烈的感情和表达的冲动。本幅画是凡高到圣雷米之后最早完成的作品之一。画中色彩丰富,
线条细致而多变, 左边的白花与最右方的浅蓝花相呼应。画家细心安排花朵位置, 引导观者视线。整个画面充满律动及和谐之感。
30、星月夜
1889年6月 圣雷米 布面油画 73x92cm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261
《星月夜》是凡高圣雷米时期最著名的作品,也可以说是他所有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这幅画又称星光灿烂的夜空,
展现了一个高度夸张变形与充满强烈震撼力的星空景象。那巨大的、卷曲旋转的星云, 那一团团夸大了的星光, 以及那一轮令人难以置信的橙黄色的明月,
大约是画家在幻觉和晕眩中所见。对凡·高来说, 画中的图象都充满着象征的涵意。那轮从月蚀中走出来的月亮, 暗示着某种神性,
让人联想到凡·高所乐于提起的一句雨果的话:“上帝是月蚀中的灯塔”。而那巨大的, 形如火焰的柏树, 以及夜空中象飞过的卷龙一样的星云,
也许象征着人类的挣扎与奋斗的精神。
31、
麦田里的丝柏树 凡高 荷兰 1889年9月初 布面油画 50.5cmX100.5cm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263
32、
绿色麦田与柏树 凡高 荷兰 1889年9月 布面油画 73x93.4cm 英国伦敦国立美术馆 264
33、有围栏的麦田和犁田的人 1889年8月末 圣雷米 布面油画 49x62cm
私人收藏 8130万美金 276
2017年11月13日,一位中国收藏家斥资5.39亿人民币(约为8130万美金)拍下了梵高的名画《有围栏的麦田和犁田的人》,但即使成交价已经达到了惊人的5亿人民币,也没有打破梵高最贵拍卖画作的记录。这幅《有围栏的麦田和犁田的人》由佳士得上拍,据悉当天主要竞标者来自中国、印度尼西亚、日本,而名画竞投底价为42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78亿元)由波特代表的会员开始竞标后,就将价格拉到55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64亿元),之后有竞标者再出价至6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97亿元),此时一名中国人扮程咬金杀入竞标行列,最后由他以约合人民币5.39亿元价格成交。
34、麦田收割者 凡高 1889年9月
圣雷米
布面油画 74x92cm 藏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梵高博物馆 277
这幅画是凡高1889年9月在圣雷米精神病疗养院里创作的。画中的太阳像个大的咸蛋黄,天空有点发绿,山丘却是蓝色的,从低到高,拉成一条斜线,稀疏的坐落着几个简陋的房子,大面积金黄的麦田,麦浪随风翻滚着,是个丰收的秋天吧?可只有一个人挥舞着镰刀在收割,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你眼里的世界如此美好,可是却只有你一人在欣赏?这幅画很能代表凡高抽象派的画法,笔触非常简单,直线、点、圆圈,那收割者甚至有点丑陋,可是色彩却如此浓烈,金色的麦浪好漂亮,蓝色的山丘绵延着,太阳在最上端跟麦田呼应着,有一种凄楚的美。
35、凡高在阿尔的卧室
凡高 荷兰 1889年 布面油画 57.5x74cm 巴黎奥赛博物馆藏 279
36、凡高最后一幅自画像
1889年9月 圣雷米 布面油画 40x31cm 瑞士私人收藏 286
37、盛开的杏花
1890年春日 圣雷米 布面油画 73x92cm 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 301
1890年,是凡高生命中的最后一年,前5个月在圣雷米,后2个月在奥维尔,这一年是他精神濒临崩溃、健康严重恶化、经济更加困顿的一年。恰恰也是这一年的一月,令凡高最快乐的事,就是他的弟弟提奥唯一的孩子出生了,名为:文森特·威廉·梵高。当提奥和妻子乔安娜写信告诉梵高新生儿的喜讯时,他们是这样写的:“就像此前我们跟你说过的,如果是儿子,我们将以你的名字命名他。我们希望这孩子以后可以像你一样有决心、有勇气。”喜不自禁的凡高马上开始作画,为自己亲爱的侄子画了这一副《杏花》。画面上,乍暖还寒的春日,天空湛蓝清澈,杏花悄然绽放,灿烂枝头。杏花带来了春天的喜悦,正如侄子的出生为梵高所带来的欢乐一样,满溢而出。现在这幅画已成为凡高家族精神的象征,被挂在每一代梵高后代新生儿的床头。
38、
午间休息 凡高 荷兰 1890年1月 布面油画 73x91cm 巴黎奥赛博物馆藏 302
39、有丝柏的道路
1890年5月12-15日 圣雷米 布面油画 92x73cm 巴西圣保罗艺术博物馆 325
40、花瓶里的白玫瑰
1890年5月 圣雷米 布面油画 71x90cm 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 326
41、奥维尔的教堂
1890年6月 奥维尔 布面油画 94x74cm 巴黎奥赛美术馆 327
凡高创作进入奥维尔时期(1890年5月21日—1890年7月29日)。1890年5月17日,梵高来到巴黎与提奥和他妻子及刚出生的侄子文森特(与梵高同名)见面。后经提奥推荐,来到距巴黎不远的小镇奥维尔接受加歇医生治疗,并继续创作。同年临摹德拉克洛瓦、米勒、伦勃朗和居斯塔夫·多雷的作品。在这幅《奥维尔的教堂》中,
画面以深青色、藏青色为主。他一生中对于社会的不理解所作的抗争, 对于真善美所作的追求, 还有生存中的苦恼与欢乐,
似乎都孕育在这天空的蔚蓝里。他写给妹妹的信中说:“这一张画与在纽南画的古塔、坟墓等习作, 似乎很相似, 只是现在所用的色彩,
或许更富于表现力、更为华丽。”凡高由纽南的教堂开始, 经过不同的时期, 最后走到奥维尔教堂, 完成了他生命和绘画的旅程。
在几千年的人类历史上,有过这么一位天才,他在70天内完成了80幅油画,这些画按照今天市场均价计算约合40亿美元。
42、加歇医生像 凡高 荷兰 1890年 68x57cm 布油彩 私人收藏 8250万美元
342
这幅画1990年5月15日纽约克里斯蒂拍卖行在3分钟内以8250万美元的价格拍卖给了日本第二大造纸商-- Ryoei
Saito先生。创下了当时艺术品拍卖价格的世界最高纪录,这个纪录一直保持到2004年5月5日。稳坐世界最昂贵艺术品宝座长达14年之久。凡高在自杀前一个月为精心照顾他的加歇医生画了这幅肖像。他自己说:“我希望画一位艺术家友人的肖像,他满怀伟大的理想。我希望把我对这个人的感觉和爱慕之心画进作品里。我夸张了他的头发的金黄色,在头像后面我不画小屋的普通墙壁,而用我调配得极为丰富、极为强烈的蓝色涂出无限深远的背景。由于这种单纯的配合,使金黄色头发的头部,在这丰富的蓝色背景上发光,像星星嵌在深沉的碧空中。”
43、弹钢琴的玛格丽特
1890年6月 奥维尔 布面油画 102x50cm 瑞士巴塞尔艺术博物馆 343
44、艾德琳·拉武肖像
1890年7月 奥维尔 布面油画 73.7x54.7cm 私人收藏 347
45、雏菊与罂粟花
1890年6月 奥维尔 布面油画 65 x 50cm 私人收藏 6176.5万美元 354
46、麦田在乌云密布的天空下
1890年7月 奥维尔 布面油画 50x100.5 cm 阿姆斯特丹国立凡高博物馆 397
47、多比尼的花园
1890年7月 奥维尔 布面油画 53x103cm 广岛艺术博物馆 398
这幅画描绘了一座用篱笆圈起的大花园, 花园里鲜花盛开, 树阴下摆着长凳、桌子、椅子,
还有一只顽皮的猫和一个女人的很小的身影, 她可能是多比尼的遗孀, 正在花园那头散步。这幅家庭生活外景图的背景是高大的房子和高高地耸立在树丛后面的教堂,
但是这幅作品所着重表现的是优雅的户外自然空间,
展现在看画者面前的是个令人愉快、让人感到安全的地方。然而多比尼本人却从未在这栋房子里住过。凡·高在这幅画中所表现的敬意并不是对巴比松派描绘秀丽景色的传统的敬意,
而是把这位巴比松派画家归入了幸运者的名册,
将"多比尼"作为一种现象——它象征着文化人在奥维尔这个自然环境中享受着事业上的成功和生活上的优裕。多比尼是个画家。
48、梵高最后一幅作品《麦田群鸦》
1890年7月 奥维尔 布面油画 50.5x103cm 阿姆斯特丹国立凡高博物馆 400
这幅画充满着恐怖、不祥的感觉, 凡高似乎已经超越了灵魂上的生死境界, 置身于异世界的试炼,
并试图将此世界置于笔下。他在信中写道:“我的生活, 从根基上被破坏, 我的脚只能颠跛着走。”这正说明当时他画下这幅悲惨的画的心境。“我担心,
我是否变成你们沉重负担……那时候——回到这里再开始工作——画笔几乎从手中滑落下来……可是, 从那时起我画了三张大的作品。”画上的线条很生硬,
失去了秩序, 不但天地鸣动, 所有凄切、悲哀、绝望, 都似乎从地平线的那一端席扑过来……。20180909(完)